尊敬的全体师生、家长朋友们:
节令入秋,新学期开始。秋季是收获的季节,同时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期。各级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人员密集,师生流动性大,易发生传染病、食源性疾病及聚集性疫情。为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维护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,特向广大师生及家长发出如下倡议,让我们携手共筑校园健康安全防线:
一、 严防蚊媒传染病,清除孳生环境是关键
蚊媒传染病(如疟疾、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等)通过蚊虫叮咬传播。9-11月初仍是蚊虫活动活跃期,防蚊灭蚊是防控关键。
1.全面清理孳生地: 积极整治校园环境,及时清理教室、办公室、宿舍内外及公共区域的各类积水(如花盆托盘、饮水机底盘、废弃容器、地下车库排水沟等),从源头上杜绝蚊虫孳生。
2.做好个人防护: 户外活动时,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,裸露皮肤涂抹有效驱蚊剂(如含避蚊胺DEET的产品)。避免在蚊虫出没高峰时段(清晨和黄昏)在树荫、草丛、水池边长时间逗留。有流行区旅居史的,做好健康监测,如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关节痛、皮疹等不适,应及时就诊,并主动告疾医务人员近期流行区旅居史。
3.强化物理阻隔: 教室、宿舍、图书馆等场所安装纱窗、纱门,夜间睡眠提倡使用蚊帐,也可使用安全合格的驱蚊药物和电子驱蚊产品。
二、 共防呼吸道传染病,接种疫苗和良好习惯是屏障
秋季学期涵盖的秋冬季是流感、水痘、新冠病毒感染、流行性腮腺炎、风疹、支原体肺炎、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。它们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。
1.积极接种疫苗: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手段。请及时、全程接种流感疫苗、水痘疫苗、麻腮风三联疫苗等,为身体建立起坚实的免疫屏障。新入学入托的少年儿童,要查验预防接种证明,免疫规划疫苗有漏种的要及时补种。
2.坚持科学防护: 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。勤洗手、常通风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,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、鼻、眼。
3.践行文明礼仪: 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或手肘完全遮挡口鼻,并将用过的纸巾投入密闭垃圾桶。
4.做好健康监测: 每日关注自身健康状况。如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出疹、腮腺肿痛等疑似症状,应立即佩戴口罩,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学校报告,严格遵医嘱居家隔离治疗,切勿带病上学上班。
三、 阻击肠道传染病与食源性疾病,严防“病从口入”
诺如病毒、手足口病、痢疾及食物中毒等,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、水或接触传播。
1.牢记饮食安全: 要喝开水、吃熟食,生熟食材分开处理,瓜果蔬菜彻底洗净。尽量避免购“三无”食品、街头无证摊贩食品和安全状况不明的食品。
2.保持手部卫生:餐前便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、外出归来后,用流动水和肥皂(或洗手液)认真洗手。
3.加强食堂管理: 学校食堂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操作规范,把好食材采购、储存、加工和餐具消毒关。食堂要做好病媒生物防制,工作人员要做好健康监测,不带病工作,确保师生用餐安全。
4.及时规范处置: 一旦出现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如确诊为传染性疾病,患者需按要求隔离至规定期限。对呕吐物、排泄物需使用含氯消毒剂规范处理,做好被污染物品和被污染场所的清洁、消毒。
四、担当健康责任,校园疫情防控人人有责
让我们行动起来,做自身健康的“第一责任人”,主动学习健康知识,提高防病意识。做校园健康的“共同守护者”,积极配合学校的晨午检、因病缺勤追踪、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。做科学防疫的“理性宣传者”,关注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,不信谣、不传谣、不恐慌,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。
老师、同学们,家长朋友们,您的每一份努力和付出,都是对全校师生健康的一份宝贵贡献。让我们携手并肩,从自身做起,从细节做起,以科学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,共同守护一个安全、健康、和谐的美好校园!祝大家新学期身体健康,学业进步,工作顺利!
鄂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2025年8月30日
供稿:血吸虫病防控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