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普遍存在的白纹伊蚊是传播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(“两热”)的重要媒介,防蚊灭蚊是防控蚊媒传播疾病的关键。鄂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您:
一、熟知蚊虫习性
1.蚊虫一生经历四个阶段。卵、幼虫(孑孓)、蛹和成虫,其中前三个阶段完全离不开水。伊蚊喜欢在清水中产卵繁殖,在适宜条件下,自卵发育到成蚊所需时间约9~15天。家中摆放的容器,其颜色和离地高度都会影响蚊子的产卵量。有研究表明,黑色容器的产卵量是白色容器的8倍;表面粗糙、在较低位置的容器内产卵量较多。
2.活动时间及范围。伊蚊的活动高峰通常出现在早晨日出前1~2小时和傍晚日落前2~3小时,日落前叮咬吸血的活动比日出前更为频繁。伊蚊的飞行范围一般在孳生地附近50~100米。
3.叮咬目标。一般只有雌蚊叮咬人并吸血,通常来说,4种人最招蚊。臭:有汗味、有酒味;香:用了化妆品、香水,有诱蚊气味;热:体温高时新陈代谢快,呼出的二氧化碳也相对多;黑:蚊虫天生喜欢暗色物体,它喜欢深色衣服。
二、科学防蚊灭蚊
针对蚊虫上述习性,科学做好防蚊灭蚊。
1.彻底清理积水。定期检查家中花盆存水盘、水生植物、水桶等,防止积水,必须露天存放的容器请务必加盖密封或倒置。每周至少为水生植物换水一次,彻底冲洗容器内壁及根须。
2.户外活动做好防护。清晨和傍晚等蚊虫活跃时段,尽量避免前往成蚊密度高的地点。外出宜选择开阔、空气流通的活动场所,远离树林、草丛;穿着浅色长袖长裤,扎紧裤脚袖口,在皮肤和衣物上使用有效驱避剂。
3.科学灭蚊驱蚊。选择灭蚊药品应认准产品包装上的农药登记证号等标识,严格按说明书使用。可选择含避蚊胺、驱蚊酯、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产品作为驱避剂,按说明书要求涂抹于身体外露的皮肤上。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驱避剂,首选蚊帐防护。家中防蚊首选纱门、纱窗、蚊帐和灭蚊灯等物理措施,使用电热灭蚊液时,应关注房间通风状况。
三、健康出行须知
出行前提前查询目的地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流行状况,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。
出行时尽量住在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纱窗的地方;关好房间的纱门、纱窗,使用蚊帐、蚊香等防蚊用品;外出合理使用驱蚊剂。
归来后14天内留意自身健康状况,若出现发热、关节痛/肌肉痛、皮疹、乏力等症状,及时就医并主动说明旅行史和暴露史。
让我们携手打造干净、整洁、无蚊的健康家园,共同守护您和家人的幸福安康!
供稿:健康教育所(本文仅用作公益科普宣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)
编辑:甘 煌
校对:王 浩
复审:江光荣
终审:孙 强